新闻中心
xinwenzhongxin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要闻 >> 正文
学校要闻

中国教育报刊发党委书记冯庆禄署名文章:构建“四同”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发表于: 2020-11-27 点击:

11月27日,中国教育报刊发党委书记冯庆禄署名文章:《山东管理学院:构建“四同”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山东管理学院:构建“四同”思想政治工作体

山东管理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同心、同力、同向、同行”的“四同”育人体系,不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水平。

同心:强力引擎 明确育人之本

同心工程以强化理论武装、凝聚共识为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如何真正做到立德树人,是每一所高校面临的题目。作为答卷人,学校坚持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强化价值引领,提升教师思政育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教育教学各方面各环节,实现三全育人”写入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报告,凝聚全体教职员工共识。制定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方案,开展教育教学大讨论,明确思政教育融入的路径方法。坚持问题和目标导向,以培育思政工作精品项目为抓手,围绕网络思政、劳动育人等培育和支持一批在全校具有可示范、有特色、能持续推进的精品项目,引领学校思政工作实现系统设计、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全面提升。通过党委“划重点”、职能部门搭平台、二级学院落地生根、教职员工人人参与,从“怎么看”到“怎么办”,进一步凝聚共识、厘清思路,将思想政治工作推向纵深。

第三次党代会

同力:协同联动 汇集育人之力 

同力工程以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聚集育人合力为目标。学校成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组织协调、全员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落实领导干部联系班级师生制度、通过校领导深入课堂听课,落实校领导接待日等方式,及时了解师生思想动态。积极开展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想信念、“四史”教育等活动,荣获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称号。以文化人,通过邀请名家创作校歌,将校园精神、历史传统、校风校训等融入其中,通过对道路景观建筑命名等,为校园风光打上了人文底色,通过开展开展“非遗进校园”、明德讲堂、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学习强国”进班级、志愿服务等活动,营造了大学生成人成才的良好氛围。

 “四史”教育专题讲座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开班仪式

同向: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 共筑育人之基

同向工程以加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入手,形成同频共振的工作格局。制定学校加强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意见,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制定课程思政改革实施方案,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改革,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基础地位、教师主体作用、课堂主渠道在学校思政工作中的作用充分彰显。尤其在疫情防控期间,学校围绕专业学科特点,把新冠疫情防控中的典型案例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如把战“疫”物流中的典型经验变成专业教学的“活教材”;从“管理学”角度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通过企业捐款捐物的实际案例来阐述社会市场营销的概念等等,将书本上的内容与当下疫情时事相结合,做“有温度”的思政教育,让家国情怀深深地扎根于师生心中。

校领导出席马克思主义学院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座谈会

全校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课

同行:劳动教育 彰显育人之美

同行工程以打造特色育人模式为目标,发挥办学优势,用劳动教育筑牢立德树人的基石。学校紧紧围绕“培养劳动情怀深厚、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劳动教育体系,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在全校开设《劳动精神传承与弘扬》《劳动意识培养与发展》《劳动创新思维培育与践行》《劳动权益保障与维护》等通识必修课程,普及学生劳动知识,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校内设置公益劳动和勤工助学岗位,在日常生活中强化学生公益服务意识,利用社区、敬老院等公共服务资源,建立校外劳动教育服务基地,用好第二课堂成绩单,强化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塑造学生劳动品质;组织学生到高新技术企业体验现代科技条件下劳动实践新形态、新方式,创新劳动教育新形式,提高学生的劳动创造能力;以“匠心传承”为主旨,在校园内建立了兼具教育培训、劳动精神体验、文创展示等功能为一体的“匠心苑”项目,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劳动教育氛围。

“一对一”志愿服务迎新

匠心苑

学校“四同”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成效显著,《中国教育报》《大众日报》及山东教育电视台等作出宣传报道。学校获高校院系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突破项目优秀成果1项,多人次荣获山东学校优秀思政课教师、优秀辅导员称号,荣获山东省政府文化创新奖。今后,学校将结合自身优势,充分发挥“四同”思政育人实效,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勾勒的发展远景,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引导学生增强勇担民族复兴重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源源不竭的人才支持。

 (来源/宣传部)

 

上一条:山东管理学院举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会

下一条:浙江大学山东工业技术研究院来我校洽谈共建研发中心

关闭


新浪微博

山东管理学院

历城校区:济南市历城区桑园路60号    邮编:250100

长清校区:济南市长清区丁香路3500号  邮编:250357

鲁ICP备05015382号-2  版权所有:山东管理学院

Copyright www.sdm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一扫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切换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