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
建立“全覆盖”督导机制,形成学纪、知纪、明纪、守纪的浓厚氛围,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二、胜利召开第四次党代会
选举产生新一届党委和纪委领导班子,确定“一三五五”战略。
三、深入实施“提融促”工程
建立起推进“一融双高”落地的工作机制,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四、全面深化综合改革
稳步推进职称评定、岗位聘用、绩效工资、人才绩效等重点改革工作,扎实开展“定岗、定责、定编”、“工作流程再造”、规章制度“废改立”工作,全面梳理内控制度,工作标准化水平显著提升。
五、获批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制定《山东管理学院学科建设行动方案(2024 -2028)》,与山东财经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等高校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高效有序推进申硕工作。
六、构建思政育人新格局
挖掘红色校史资源,参与创作大型交响音诗画《东进东进——八路军在山东》。承办“劳模工匠进校园 同上一堂思政课”山东省首场示范宣讲活动。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部。荣获第七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本科组三等奖1项,第三届全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比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2024年度山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萌新磨课总会”一等奖1项。2人分获“山东学校优秀思政课教师”“山东高校优秀辅导员”荣誉称号。
七、高层次人才引育取得新成效
全年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29人,其中全职引进外籍博士后1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人、爱思唯尔2023“中国高被引学者”1人、国际级运动健将1人。入选首批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财政部高层次财会人才素质提升工程1人,新增山东省教学名师1人、山东省优秀教师1人。
八、国家级、省级比赛获奖再上新台阶
首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国家级奖项1项,实现“零”的突破。教师在省青教赛、省教创赛等五个省级比赛获奖36项,获奖人数再创新高。
九、国社科、省社科立项数量实现新突破
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5项、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27项,均创历史最好成绩。获批“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省级科研平台1个。3项咨政报告获得国家有关部委采用,3篇咨政报告获得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签订横向项目合同197项,合同金额、到账金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565%、487%。
十、工匠学院建设走在前列
聘任“人民工匠”许振超担任特聘教授。获批全国工匠学院建设点、省级工匠学院,成为山东省工匠学院联盟理事长单位。获批全总工会理论研究会2024年度委托课题1项,成为“全国工会工作创新研究协同平台”共建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