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xinwenzhongxin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要闻 >> 正文
学校要闻

非遗古琴项目进校园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果

发表于: 2016-05-13

学校以习近平总书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讲话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十三五”规划关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内涵的建设要求,并结合自身艺术专业特色及发展实际,在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并取得阶段性成果。自2012年至今,学校连续5年举办非遗进校园活动,此活动已经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的优秀品牌。山东大鼓、山东琴书等国家级非遗项目已正式进入课堂,王玉花、罗晓静等一批非遗传承人作为我校客座教授为师生传授技艺。鉴于我校在非遗文化传承方面的成绩,山东省艺术研究所授予我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项目传承基地”称号。

2015年6月,山东省艺术研究院在我校设立“非遗项目古琴艺术传承基地”,古琴正式成为学校非遗传承的项目。

通过“非遗进校园”活动,大力传承发展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全面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帮助年轻一代学子确立中华民族的文化深层认同感,有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校教育中的培育、涵养和践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提高了非遗的生命力。

古琴,又称七弦琴,是中国汉族传统拨弦乐器,有三千年以上历史。古人所称“琴,棋,书,画”中的琴即为古琴,其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代表之一。中国古琴在200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6年3月,学校聘请诸城派古琴艺术传承人王笑天为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并作为古琴课程主讲开坛授课。至此,古琴艺术正式走进学校课堂。古琴作为一门高雅艺术,开课伊始即受到学校师生的热烈欢迎,一时间在全校兴起了学习古琴的热潮。

王笑天开坛讲演古琴文化

学校一直秉承“尚德精艺,知行合一”的艺术教育理念,坚持传授技艺的同时注重传统道德文化素养的培养,通过开设讲坛、集中授课、设立古琴艺术活动周等方式对全校师生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技艺传授,在广大师生中传播古琴文化。同时,学校选拔优秀青年教师作为传承梯队进行重点培养,为古琴艺术在我校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师资基础。

艺术学院院长陈艳如与王笑天等联袂表演琴歌《阳关三叠》

古琴艺术是我校继山东大鼓、山东琴书之后的又一非遗传承项目。我校通过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基地与非遗(古琴)项目传承基地的艺术平台,搭建起非遗传承人和艺术家与青年学子沟通、互动的桥梁,培养广大师生对优秀传统文化和古琴艺术的浓厚兴趣,丰富他们的第二课堂,进而推动非遗文化的在我校的传承与创新。

刘艾香教授领衔表演的琴歌《秋风辞》

古琴艺术进校园活动是学校创新发展、特色育人的重要举措,受到了省内众多媒体的广泛关注,对非遗文化的普及与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

我校非遗进课堂活动受到媒体广泛关注

(供稿:艺术学院 编辑:祝瑞)

上一条:第三届“挑战极限,纸桥承重”创意设计大赛圆满举办

下一条:我校举行第八届大学生心理健康节开幕式暨心理游戏体验活动

关闭


新浪微博

山东管理学院

历城校区:济南市历城区桑园路60号    邮编:250100

长清校区:济南市长清区丁香路3500号  邮编:250357

鲁ICP备05015382号-2  版权所有:山东管理学院

Copyright www.sdm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一扫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切换手机版